当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步入加速发展新阶段,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医院功能复杂的自助机、数量繁多的科室、普及的预约挂号、便捷的移动支付,使得老年人看病难现象日益凸显,其在就医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焦虑、孤独和无助等消极情绪。以上这些方面反映了老年群体在就医服务领域仍存在一定的需求空白,而陪诊服务则能高效、愉悦、规范地帮助老年群体完成就医。
2024年1月29日——2024年2月23日,杭州师范大学护理学院“陪诊小精灵”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进行门诊各科室志愿导诊、田野式观察、参与式访谈等方式更加深入了解老年群体在陪诊服务方面的实际需求,从而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加贴合老年人需求的陪诊服务。
为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兼顾切实帮助老年就诊群体解决其在就诊过程中的难题,团队成员在志愿社会实践开始前,积极掌握医院内部各区域划分及相应的挂号就诊须知并制定相应的访谈提纲,及时帮助老年就诊群体解决就诊中的难题以及参与式访谈的顺利开展。
为保证后期志愿活动的顺利进行,团队共招募7位志愿者,并在学院黄德钦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导诊服务、田野式观察以及参与式访谈等方面的学习。
服务地点: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大厅及各科室导诊处
服务人群:
就诊群体(主要为就诊老年群体)
叶同学:
初入医院大厅,面对熙熙攘攘的人流和他们充满期待又略显焦虑的眼神,我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从协助老年患者操作自助挂号机,到指引初次就诊的病患找到相应的科室,每一个看似微小的举动,都蕴含着对他人生命健康的尊重与关爱。每当我帮助一位患者解决困扰,看到他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那一刻,我真切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和满足。每一次解答疑问,每一次指引方向,每一次对于患者的帮忙,都是我对社会责任的一次践行,也是对自我价值的一次挖掘。我从中体验到了“行胜于言”的力量,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能力为社会和谐、公共福祉贡献一份力量,无论这份力量多么微小,都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岑同学:
刚开始,我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毕竟这是第一次独自与陌生人进行访谈,尤其是面对那些年长的爷爷奶奶们,我怕自己语言不通,无法与他们进行交流。在四楼转了一圈,我看到一位老奶奶独自坐在候诊区时,我鼓起勇气走上前去。
奶奶看上去六十多岁,穿着简单但很干净。看到我走过来,她微笑着点了点头。我向她说明了来意,并询问她是否愿意分享关于陪诊服务的需求和看法。她非常热情地回应了我,告诉我她是来陪伴老伴看病的,已经连续十几天在医院里奔波了。奶奶说:“孩子们都忙,没时间照顾我们。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看病流程都要折腾很久,要是有人能帮帮忙,陪我们说说话,那真的会好很多。”她的话语中充满了真挚和无奈。在与奶奶的交流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老年人在医院里所面临的孤独和无助。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医疗照顾,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陪伴和支持。
叶同学:
今天,我依旧在门诊一楼大厅工作,站在同一个位置,大多做的也是之前相似的工作,这次我依旧帮助了一位腿脚不便的老奶奶用卡挂了号,拿到挂号单后,奶奶依旧没有离开,她看着挂号单有点犹豫不决的样子,我上前问她怎么了,她说:“我挂了骨科,我看外面广播喊着骨科换到7号楼了,但是我不知道怎么走。”我看着一楼大厅还有其他的志愿者便决定带着老奶奶去,我说:“奶奶,那里有点远,我陪你去吧。”老奶奶说:“好好好,谢谢你,麻烦你了小姑娘。”我轻轻地扶着老奶奶慢慢移动着,在路上我跟奶奶说了我们在做有关陪诊的社会实践,奶奶说:“这个好啊,我今年已经76了,有一个儿子和我儿媳住在一起,前几年我的老伴也走了,现在我一个人住,我现在这个号就是我儿媳约的,但是他们都太忙了在工作,现在医院这种电子屏上的字我也看不清了,电子屏我也不会操作,这要全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我在旁边耐心地倾听着,逐渐走到了骨科门诊处,奶奶向我表达了感谢,我也回到了门诊大楼,想着奶奶的话我也更加深刻意识到了我们做陪诊的意义。
十多天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匆匆溜走,也是在每一位就诊患者的感谢声中落下了帷幕。在黄德钦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团队的志愿者共同尽心付出,既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帮助患者解决就诊难题时的收获感,同时也在与老年群体的参与式访谈的过程中切实的了解了老年群体在就诊与陪诊等服务方面的最为直观的需求。我们的团队成员也十分期待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实践中更加了解老年就诊群体的就诊与陪诊方面的需求,从而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加贴合老年人需求的陪诊服务。